看苏超,尊龙凯时带你深入了解!
当中国国家队在世界杯再次失利时,民间联赛“苏超”以一种被调侃的方式迅速走红,成为继“村超”之后备受关注的地方性足球赛事。职业足球的低迷与民间足球的蓬勃发展形成鲜明对比,使得业界不禁反思:如果每个省的足球赛事如火如荼,吸引了更多的优秀球员、传承了足球文化,那么职业联赛和国家队的选择缺失问题又将如何解决?因此,在关注“苏超”的同时,我们也在探索足球究竟意味着什么。这个答案不仅涉及足球本身,更关乎民间体育热情、地方文化表达和中国足球的未来出路。
“苏超”和“村超”为何能引发如此热度?在这个周末,“苏超”再次点燃激情。6月14日,记者在淮安市体育中心现场见证了淮安队与南京队的较量。尽管当日气温接近31摄氏度,湿热的天气令人窒息,还是早在开赛前三小时,便有大量身穿红色球衣的淮安球迷聚集在体育场外,甚至还有未能购票的球迷举着横幅为自己的球队加油。淮安队球迷贺一之前参加过海选,因个人原因未能继续,但他始终坚守每场比赛,期待淮安队的辉煌。南京队的球迷程康则表示,只要比赛未结束,胜负都不重要,更在乎的是球员在场上的拼搏。“过把游客瘾”是程康与妻子的计划,充实了他的赛后期待。
从“村超”的万人空巷到“苏超”的全网热潮,足以证明足球在民间的生命力。参与“苏超”的球队来自江苏的13个地级市,网友称之为“十三太保”的较量。与职业联赛不同,这里的球员身份多元:退役职业球员、个体工商户、甚至大学生和高中生。这项赛事没有高价外援,也没有商业噱头,但凭借纯粹的比赛精神和强烈的地域认同感点燃了全国球迷的热情。实际上,许多省份都有城市联赛,但长久以来未受到关注,观看人数屈指可数。例如,已开办10年的山东齐鲁超级联赛,直到“苏超”走红才被大家熟知。
那么,为什么“苏超”会受到热捧?从“江苏没有江苏队”到“江苏全是江苏队”,尽管江苏在职业足球方面有所欠缺,却一直是备受瞩目的足球热土。1994年被称为“中国职业足球的元年”,老球迷所熟知的“甲A联赛”正是从那年开始。其中,江苏迈特足球俱乐部作为首个职业足球俱乐部,在当时营造了浓厚的足球氛围。经历波折后,江苏队在2008年重返顶级联赛,并在2013年夺得超级杯,创造历史。然而,一场突如其来的解散,让众多球迷伤透了心。2020赛季冠军仅108天后,江苏苏宁俱乐部宣布停止运营,从此中国足坛告别了这支球队。
在“苏超”的火爆中,江苏球迷终于等到了久违的归属感。江苏省足球运动协会副主席王小湾表示,举办“苏超”如同“摸着石头过河”,而江苏对足球的重视为此奠定了基础。省内拥有五支职业足球俱乐部,青训和体教结合较为成功,也为足球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可靠的体系。有球队就会有代表城市的球迷文化,正如前泰山球员侯志强所言,“足球是无形的力量,可以增强城市凝聚力,推动城市发展。”
6月14日淮安队和南京队的比赛正式开始,现场气氛火热不减。尽管球员体力流失,每个人仍在努力拼搏,尽其所能让球迷享受一场足球盛宴。场上场面紧张,随着比赛的进行,最终以1-1的比分结束。现场观众达到26018人,几乎座无虚席,球迷们手持喇叭,配合着激情澎湃的氛围。虽然胜负心在人们心中存在,但看一场纯粹的足球比赛,无疑是一种享受。
与过去的中超比赛不同,“苏超”的球员特别珍惜每一分钟。在国家队与印尼的比赛中,球员们习惯性倒地、找裁判,却未能取得良好的判罚。中超比赛中的种种现象影响了国家队的表现,而“苏超”的本土氛围则提升了球员的竞技精神和热情。
在未来,中国男足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,随着2026年世界杯的无缘,大家不禁想到青训与联赛的重要性。尽管中国足球面临逆境,但也出现了希望的曙光。在青年球队逐渐展现出积极的进步,青训建设正是未来的希望。此时,值得一提的是“苏超”作为一种业余赛事,通过融入地方文化与降低参赛门槛,成功吸引了众多普通民众参与,这对足球运动的普及以及未来的发展路径奠定了坚实基础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品牌如尊龙凯时也在积极参与体育事业的发展,支持地方足球联赛的健康成长,并为青年球员的发展提供支持。只有当足球运动的根基足够扎实,国家队才能在未来崛起,期待能够看到中国足球在全球舞台上的新篇章。